蓍草
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 
别名: 蜈蚣蒿,锯草
盛花季: 夏季 秋季
科属: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桔梗目 菊科 蓍属
最后更新: 2017-09-12 07:00
浏览次数: 73
 
蓍草介绍
蓍草的介绍蓍草是菊科蓍属植物——高山蓍草(Achillea alpina L.)、欧蓍草(A. millefolium L.)和云南蓍草(A. wilsoniana Heim.) 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原产东亚、西伯利亚、日本及中国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西北部、湖北西部、河南西北部、山西南部、陕西中南部、甘肃东部。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耐寒,喜温暖、湿润;太阳光充足及半阴处皆可正常生长。不择盆土, 但在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及石灰质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。全草具有解毒消肿,止血,止痛的功能。蓍草的形态特征植物特征
蓍草是多年生草本,有短的根状茎。茎直立,高35-100厘米,下部变无毛,中部以上被较密的长柔毛,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,叶腋常有不育枝。叶无柄,下部叶在开花时间凋落,中部叶矩圆形,长4-6.5厘米,宽1-2厘米,二回羽状全裂,一回裂片多数,几接近,椭圆状披针形,长5-10毫米,宽2-4毫米,二回裂片少数,下面的较大,披针形,有少数齿,上面的较短小,近无齿或有单齿,齿端具白色软骨质小尖头,叶上面绿色,疏生柔毛和凹入的腺点,下面被较密的柔毛;叶轴宽约1.5毫米,全缘或上部裂片间有单齿。头状花序多数,集成复伞房花序;总苞宽钟形或半球形,直径4-6毫米;总苞片3层,覆瓦状排列,外层短,卵状披针形,长2.3毫米,宽约1.2毫米,顶端稍尖,中层卵状椭圆形,长2.5毫米,宽约1.8毫米,内层长椭圆形,长4毫米,宽约1.8毫米,顶端钝或圆形,有褐色膜质边缘,中间绿色,有凸起的中肋,被长柔毛;托片披针形,舟状,长4.5毫米,具稍带褐色的膜质透明边缘,背部稍带绿色,被少数腺点,上部疏生长柔毛。边花6-8(16)朵;舌片白色,偶有淡粉红色边缘,长宽各约2.2毫米,顶端具深或浅的3齿,管部与舌片近等长,翅状压扁,具少数腺点;管状花淡黄色或白色,长约3毫米,管部压扁具腺点。瘦果矩圆状楔形,长2.5毫米,宽约1.1毫米,具翅。花果期7-9月。

性状特征
茎呈圆柱形,上部有分枝,长30-100cm;表面深灰绿色至浅棕绿色,破白色柔毛,具纵棱。叶互生,无柄;叶片多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条状披针形,羽状深裂,长2-6cm,宽0.5-1.5cm;暗绿色,两面均被柔毛;叶基半抱茎。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伞房状。气微,味微辛。
显微鉴别
茎横切面:表面细胞长圆形或近圆形,角质层呈细齿状突起;被2-10个细胞组成的非腺毛,先端一细胞狭长。皮层较窄,外侧为1-3列厚角细胞,内侧有树脂道散在。维管束外韧型,20-30个排列成环,韧皮部甚窄,外侧有韧皮纤维束,形成层区有3-5层细胞,束间形成层不明显;木质部倒三角形,导管较细小,直径10-36μm,射线细胞1-2列。髓部甚大,老茎中心有空洞。
叶表面观:上表皮细胞长多边形或近长方形,垂周壁较平直或浅波状,气孔不定式。几无毛。下表皮细胞较小且不规则,垂周壁波状弯曲。非腺毛较多,长375-900μm,常由4-7个细胞组成,下面数个细胞近方形,先端一细胞甚为狭长。
蓍草的生态习性蓍草耐寒,喜温暖、湿润;太阳光充足及半阴处皆可正常生长。不择盆土,但在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 及石灰质 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。生于向阳山坡草地、林缘、路旁及灌丛间。蓍草的分布区域蓍草原产东亚、西伯利亚及日本,中国东北、华北及宁夏、甘肃、河南等地。
蓍草在中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蓍草的食疗或药用价值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化学成份
全草含琥珀酸(succinic acid),延胡索酸(fu-maric acid),α-呋喃甲酸(α-furoic acid),乌头酸(aconitic acid)。

药理作用
抗炎作用
蓍草总酸流浸膏 3.75g/kg给大鼠口服,显着抑制蛋清性足肿胀。总酸2.5g/kg给大鼠口服,连续7天,对棉球肉芽肿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。去肾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肿实验表明,总酸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-肾上腺系统表现的。总酸对切除肾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时间也无明显影响。从总酸中分离出琥珀酸、延胡索酸和α-呋喃甲酸。分别给小鼠皮下注射1/4半数致死量剂量的上述各酸,以及安全剂量(本实验为2.160g/kg)的乌头酸,均显着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郭肿胀,延胡索酸与乌头酸作用较弱。4种有机酸皮下注射,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,其中琥珀酸与α-呋喃甲酸作用较好。琥珀酸1.225g/kg、0.613g/kg,乌头酸2.000g/kg皮下注射,均显着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。乌头酸3.000g/ kg、α-呋喃甲酸0.250g/kg、琥珀酸1.225g/kg皮下注射,均可显着降低组胺诱导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。
解热、镇痛
琥珀酸1.00g/kg、延胡索酸0.50g/kg和乌头酸1.00g/kg分别给家兔皮下注射,在注射伤寒、副伤寒甲、乙菌苗后2或3小时,有明显的退热作用。 小鼠口服总酸5.0g/kg,显着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。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琥珀酸1.225g/kg、延胡索酸0.838g/kg、α-呋喃酸0.156g/kg,也均可显着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。但上述各酸和乌头酸时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均无镇痛作用。 小鼠口服总酸5.0g/kg,l小时后小鼠活动减少,安静嗜睡,并使阈卜剂量戊巴比妥纳致睡眠小鼠数目增加。琥珀酸等4种有机酸,也有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作用。
抗菌作用
10%鲜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纸片法,可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、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据报道,蓍草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,主要含于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。

炮制方法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 饮片性状:茎、叶、花混合的段状。茎表面棕黄色略紫,密生柔毛,有顺向纵纹及纵沟,切面白色,中空。叶鞘卷缩,灰绿色或棕黄色,叶缘裂片细小如蜈蚣足。花呈半球形,枯黄棕色。气微弱,味微苦。 贮干燥容器内,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。

药材性味
味辛;苦;性平温;有毒。
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活血;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头风痛;牙痛;风湿痹痛;血瘀经闭;腹部痞块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;痈肿疮毒。

养生功效
益气、明目、能令人聪慧,头脑灵活,长期服用,让人身材轻健,延年益寿。
另外,它还能消除腹腔内各种积块,能滋润肌肤。
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研末,每次1-3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;或感想末调敷。
注意慎服
孕妇慎服:1.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孕妇忌服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体虚及孕妇忌服。

蓍草附方
《纲目》云:按班固《白虎通》载孔子云:蓍之为言耆也。老人历年多,更事久,事能尽知也。陆佃《埤雅》云:草之多寿者,故字从耆。《博物志》言:蓍千岁而三百茎,其本已老,故知吉凶。本品常为占卜之用,故得此名。叶如栉齿状深裂,形似而以蜈蚣喻之。

各家论述
《新修本草》:此草所在有之,以其茎可为筮。陶误用楮实为之。《本经》云:味苦。楮实味甘,其楮实移在木部也。
蓍草的文化背景古时占筮时所用推算工具
远古先民们求卦为何习惯用蓍草,而不用其它演算工具(如树枝、谷粒、棋子等)呢?这与先民对蓍草的崇拜和神话有关。据《易纬·乾凿度》引古《经》说:“蓍生地,于殷凋殒一千岁。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,足承天地数,五百岁形渐干实,七百岁无枝叶也,九百岁色紫如铁色,一千岁上有紫气,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。”《说文解字》也说蓍草“生千岁(才)三百茎。”这些传说无疑给蓍草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。于是历代相传此草非圣人之地而不生,故为历代钦差大臣前来祭祖复命之信物。
蓍草的花语蓍草的花语:安慰。
更多»蓍草相关养植知识
0相关评论
网站首页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闽ICP备17002783号